English

不让一个学生掉队

——常德师院培养大学生好学精神纪事
2000-09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业清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常德师院在教学实践中发现,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热情很高,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厌学情绪。比如电气系99级就有这样两个学生,一名学生高中时曾是校学生会主席,成绩也不错,但高考“砸了”,于是自认为倒霉而厌学;另一名高中曾任班长的学生由于老家女朋友“不来信了”而厌学。据了解,该校其他系也有类似情况。该院党委经过研究认为:对于少数学生的厌学现象,我们不能视而不见,而是要通过工作引导他们走出误区。我们的责任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。

学生为何厌学?该院党委组织班主任分析后,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因,即“松气论”、“混日子论”和“毕业即失业论”。

来自湘西的经环系一位大二学生,入校后很长一段时间厌学。问他为什么厌学?他答道:当初自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松口气了,于是不愿花时间读书。

有的学生对大学与中学的不同管理方式不适应,特别是入校初期的某些公共课或选修课,不用多花力气就可以过关,于是误认为大学比中学“好混”。

该院党委书记杨万柱分析说,在校生大都来自农村,一部分同学只看到过去“铁饭碗”包分配的好处,而看不到靠真才实学就业、双向选择的优点,觉得学习好将来也是难于找工作,因而产生厌学情绪。

老师们认为,大学生都想成才,这是他们共同的兴奋点,抓住这个兴奋点,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绪就可以化解。于是,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,营造学习氛围。

针对少数大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名牌,自己将来不会有出息的想法,他们开展了“名牌≠成才”的成才观教育,邀请研究生、博士生校友返校与同学们谈心,效果很好。生物系贺本才老师说,为了让同学们喜欢专业,系里经常聘请专家上课,比如,当请湖南农大博导罗泽南讲授生物科学发展前景课时,500人的大教室全部挤满。

针对新生有可能“松口气”的情况,学校集中两周进行英语口语强化训练,请外籍教师授课,使大家产生一种紧迫感。

以情促学。该校不少大学生来自湘西山区农村,其中有的学生家庭确实困难。针对这种情况,不少老师和同学主动资助,以真情激励厌学特困生好学,效果明显。

让其表现,以赛促学。中文系一直强调,学中文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练好粉笔、毛笔、钢笔,还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。班主任刘才林介绍,每次班、系和院方有比赛,同学们参加的热情都特别高。艺术系的大学生爱表现自己,学服装设计的,自己设计服装,自己当模特,面对电视台的镜头信心很足。

常德师院是由3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大学,有教师近600人,在校生包括成教生近10000人。院领导班子认为,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中心,学生要以学为中心。院方主要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党风建设,以党风促作风,以作风促校风,以校风促学风,以学风促考风。具体到老师,就是以考风促学风,以学风促校风,以校风促作风,以作风促党风。各部门分工明确,干部竞聘上岗,做到守土有责。

对于大学生的“学”,院方认为主要是抓“两头”,好学的和厌学的,以此带动“中间”。对好学的大学生,院方有14种奖励办法,比如,专科生特别优秀者可以直接“升本”;专科2年级成绩前5%的可以直接“转本”;符合重点大学分数线而报考常德师院的,入学后奖励2000元助学金。这种奖励办法,对学生勤学、厌学生好学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。据了解,目前该校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生自愿报考英语4级的有50%,本科高达85%,报考6级的有23%;专科自考本科率高达99%。

该院院长朱有志教授说,从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看,一般高等教育正在从“精英教育”向“大众教育”转化。因此,如何不让少数大学生掉队,化解厌学情绪,自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